理性!理性!还是理性!!!

时间:2023-04-07 来源: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

2022年,移动机器人行业依旧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22年度,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数量93000台(含销往海外市场),较2021年增长29.17%,市场规模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46.83%。

从整体的发展趋势看,行业当前正处于“大干快上”的阶段,但蓬勃发展背后,行业的各种不理性竞争也“愈演愈烈”。今年一季度,行业内卷之势更加“白热化”,尤其是锂电、光伏、汽车等热门行业,价格战已经到了“杀红眼”地步。

“卷”进每一个行业

任何一个行业,终端用户在选择供应商时,过往是否有成熟应用案例是其挑选AGV/AMR供应商的重要考量点,但AGV/AMR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细分领域的时候,如果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在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因此,“低价”成为其进入这一行业的“敲门砖”。

这种战略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低价”拿项目-积累行业经验-打磨产品及方案能力-形成自身优势,也可以形成正向循环。但往往,很多企业低价拿的项目,并不能很好的交付,一方面,在于一些企业产品并没有打磨好就开始急忙投入市场,尤其是跟应用环节各种工序对接和对场景的理解难以到位;另一方面,低价竞争来的项目,在后期的交付上可能为了降低成本会“偷工减料”,这就导致整体的项目质量堪忧,最后难以验收。

低价低质带来的后果就是进入一个行业做烂一个行业,长此以往,企业失去口碑,将“无路可退”,而整个行业也将面临信任危机。

移动机器人行业卷不出老大

近两年,资本的介入使得移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逐渐朝着互联网行业竞争模式靠拢。前期通过低价竞争模式抢占市场,对利润没有要求,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下,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再谈盈利。

但这种模式其实很难在工业制造领域复制,移动机器人特别是在工业物流应用领域,真正的麻烦不是拿到订单,而是拿到订单之后的交付、服务。它并非是一个产品机制而是偏向于项目机制的投资,仅有技术,缺乏行业经验,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交付能力。除了交付,工业物流更重要的是对工艺,流程的深度理解,这是需要时间积累,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采用贴钱的方式抢占市场和客户,把行业里的优质公司挤出市场,可自身也不会自动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者,因此,即便企业最后形成垄断,也无法完全收割。

营收与盈利的平衡难题

2022年度,中国市场AGV/AMR企业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约42家,与2021年度的36家相比,新增了6家企业。42家过亿企业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4家,5-10亿元的企业3家,3-5亿元的企业7家,1-3亿元的企业28家。与2021年相比,10亿以上以及3-5亿元企业数量增多,可以看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拓展迅速,营收相较去年都有大幅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迈过“亿元大槛”,但有些企业其实尚未实现盈利,甚至于项目做得越多,企业亏损越多。在AGV/AMR领域,一般来说,项目毛利率至少要在30%以上才能保证不亏本,在价格内卷之下,不说挣钱,有些项目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同时,当前行业内普遍采用3-3-3-1付款方式,有些甚至还会零预付款发货,如果项目难以验收,刨去硬件成本,长期耗费在项目上的人力成本,会使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当然,业内也并非没有盈利的企业,有些专注于一个或几个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之后,也具备了议价能力。事实上,并非移动机器人行业“无利可图”,而要看企业如何取舍。

资本“输血”,企业“输命”

不盈利的情况下AGV/AMR企业如何“续命”?依靠资本输血是当前业内常态,但资本并不是做慈善,长期没有回报的情况下不可能一直投入。

根据CMR联盟数据统计,2022年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行业共发生22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30亿人民币,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总金额方面,都较2021年有所下降。

事实上,通过对比近年来资本在移动机器人方面的投入,明显可见的是,2022年资本对于行业开始趋于冷静,当然,这其中有整体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资本的信心在减退,因此,2022年,企业融资变得困难,一些以往被资本看好的明星企业,也因为估值太高导致新的资本“接盘”意愿不高。

寄希望于资本持续“输血”的企业们,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被资本抛弃,资本不再“输血”之后,企业也将输掉未来。


 
出去就代表中国,请理性

当前,AGV/AMR企业之间的内卷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国内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企业已经从国内卷到了国外。

2022年,中国AGV/AMR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提升,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22年,中国AGV/AMR企业海外销售规模为36亿,同比增长44%。从2019年中国AGV/AMR海外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人民币到2022年的36亿人民币,不少企业的海外销售占比得到较大提升。

2023年,根据CMR产业联盟调研显示,很多企业都表示今年将会在海外市场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但要注意的是,在海外市场,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与国内企业的竞争,还有一众国外AGV企业,因此,企业代表的不仅仅自身,也是中国企业的形象,在出海的过程中,希望企业保持理性,不要因小失大,维护好中国品牌的口碑。


 
遵循商业价值,回归理性不能嘴上说说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些企业注意到了行业存在的问题,毕竟,在资本趋于冷静,而项目又无利润的情况下企业也开始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各个平台、各种场合呼吁理性,不要内卷,但真正到项目竞标时,仍旧是低价策略。

回归理性不能只是嘴上说说,需要真正践行起来,遵循商业价值,把“挣钱”当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当然,有些企业目前可能现金流还较充足,资本对其也很看好,会认为盈利与否不是当前公司重点考虑的。但事实上,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等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可能“为时已晚”。

错过产业红利,再想盈利也是难上加难

当前,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在一些细分行业,终端用户其实已经看到了移动机器人产品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费,而移动机器人企业之间的低价竞标往往使得最终敲定的项目金额远远低于企业原先预算,因此,无钱可挣成为业内常态。

在这种低价竞争下,移动机器人企业本身都不认可产品的价值,终端客户如何能认可?长此以往,终端用户可能会形成移动机器人这类产品并不值钱、也不好用的认知。

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产业智能化升级大势下,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移动机器人行业也在快步上升阶段,市场远未饱和,错过了这段产业红利期,口碑做烂,市场饱和后,再想盈利也是难上加难。

联盟作为行业连接各方的综合性平台,我们在此诚挚呼吁,希望各大企业保持理性,慎思笃行。企业的命运与整个行业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只有行业整体发展好,企业才能好,当前要做的,是携手推动行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是“自相残杀”,移动机器人行业未来市场空间一定是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每个细分场景、行业都值得被重视、值得被开发,没必要在一个行业卷,坚持走自己的路,市场很大,相信能容得下每一家有产品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
标签: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
TOP 顶部